成都奥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技术贴士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实验资料 > 技术贴士 >
实验资料
肝癌前期肝纤维化 发生及造模方法
不同病因所致肝纤维化的组织学特征有所不同,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也较为复杂,其中涉及到肝星状细胞激活、巨噬细胞的作用、肝窦内皮细胞的作用、炎性小体与焦亡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等。
给予动物具有肝毒性的化学物质,致使机体发生慢性肝脏损害,最终导致肝硬化。
四氯化碳 (carbon tetrachloride, CCL4)是诱导实验动物产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广泛使用的化学性肝毒物。四氯化碳(CCL4)具有肝毒性,进入机体后在肝内产生活化氧自由基,过氧化作用增强,加快肝脂肪变性进程,损伤肝细胞,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,引起细胞外基质(ECM)过度沉积而成肝纤维化,其代谢产物还可以刺激肝脏Kupffer细胞,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,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。CCL4经肝微粒体内依赖于细胞色素P450的氧化酶CYP2E1激活后,产生自由基CCl3及Cl,它们与肝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,引发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,损伤肝细胞,从而导致贮脂细胞活化,释放出Ⅳ型胶原酶,降解Ⅳ型胶原。同时该细胞由合成分泌Ⅲ型胶原改为合成分沁Ⅰ型胶原,取代了Ⅳ型胶原,促使肝脏纤维化这种方法造模时间较短(8周左右),形成率高。
本次技术分享,奥创生物动物实验平台准备了6只小鼠,雄性。将6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,空白对照组2只,模型组4只。
模型组腹腔注射20%CCL4,橄榄油溶液3mL/kg (CCL4:橄榄油=1:4),每周2次,间隔3天,连续8周,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。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橄榄油,每周2次,间隔3天,连续8周。8周后进行样本采集与处理。
HE(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细胞变性坏死伴有炎性细胞浸润)
Masson(Masson染色结果模型组显示纤维组织增生)
Masson天狼猩红(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胶原纤维增多)
肝星状细胞激活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正常情况下肝星状细胞处于静止状态,但当受到持续性肝损伤时,肝星状细胞被激活,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,分泌ECM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肝内结构的重建,由胶原纤维和其他ECM蛋白形成的纤维状支架逐渐取代正常的肝实质,导致正常器官功能的丧失。另一方面免疫细胞募集也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的纤维炎症反应。因此,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对于肝纤维化的进展至关重要。奥创生物可以为客户提供全膜孵育的WB检测相关通路指标。
各种慢性肝损伤导致肝纤维化的过程
IL6
肝脏巨噬细胞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免疫细胞群,主要包含肝脏固有巨噬细胞(Kupffer细胞)和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。Kupffer细胞可极化为 M1 或 M2 表型,前者可促进肝脏炎性反应,而后者则可抑制炎性反应并加快组织修复。肝脏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进展和消退方面发挥着双重作用。在肝纤维化起始和进展阶段,巨噬细胞被活化并上调转化生长因子-β(TGF-β)、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,从而激活肝星状细胞,促进了肝脏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。然而,在各种外源性刺激下,肝脏巨噬细胞也可通过降解ECM和释放抗炎因子抑制肝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进展。奥创生物可以为客户提供巨噬细胞M1和M2极化的流式检测或免疫荧光检测,且公司以备货相关指标抗体,无需客户额外提供。
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极化及表型
M2巨噬细胞极化与肝星状细胞的激活
肝脏血管以肝小叶为单位存在三种位置微血管,血液从汇管区血管经肝血窦流向中央静脉。大量证据表明,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样本肝脏血管结构发生重大改变,与肝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。当肝纤维化发生时,肝血窦毛细血管化并进一步促进肝纤维化进程。
在肝脏疾病中可观察到肝细胞、巨噬细胞、肝星状细胞死亡,以及不同细胞死亡形式,包括坏死、自噬、凋亡、铁死亡、焦亡等。其中细胞焦亡是一种最近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,由炎性小体引发,表现为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,导致细胞内容物的释放进而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。炎性小体是一种多蛋白信号转导复合物,当检测到宿主来源或病原体来源的危险信号时,炎症小体就会在细胞质开始组装,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、细胞的焦亡型死亡以及炎症。有研究表明,肝脏内的肝细胞、肝星状细胞和肝脏巨噬细胞均可发生细胞焦亡,释放大量的促炎症细胞因子,促进肝脏炎症和肝星状细胞活化,进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、发展。其中肝星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激活,可促进白细胞介素-1β/白细胞介素-18或炎性体颗粒释放,在肝纤维化中的所有肝细胞类型之间发挥作用。
F4/80+CD163巨噬细胞分型
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480号孵化园1号楼A座2-15 备案号:蜀ICP备2022006332号-1